6月25日,由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發展”)自主研發的中國海油首套淺水水下采油樹在海南下線,其關鍵技術躋身行業領先水平。該套水下采油樹實現全球首次水下裝備溫度和壓力傳感器信號雙通道安全傳輸。與常規水下采油樹相比,結構更加緊湊,操作更加方便,重量降低40%。與國際同類產品相比,生產供貨周期從至少18個月縮短至8個月以內,制造成本降低40%。投用后,可撬動渤海油田數億噸受制約原油儲量高效開發。
6月26日,總投資108億元的中國五礦陳臺溝鐵礦開工儀式在遼寧鞍山舉行。陳臺溝鐵礦也成為我國“基石計劃”首批開工的重大項目之一,為維護我國鋼鐵產業供應鏈安全再次注入“強心劑”。
據介紹,陳臺溝鐵礦保有資源量12.16億噸,設計生產規模1100萬噸/年,年產鐵精礦470萬噸/年,是國內首個超大規模開采(超1000萬噸規模)、超深井(超1200米深井)的“雙超”礦山,在我國鐵礦開采邁入深井時代,陳臺溝鐵礦的開發具有行業引領意義。
據路透社6月19日報道,中國電池行業巨頭——寧德時代(CATL)周日證實,將投資14億美元,共同開發玻利維亞潛力巨大的鋰礦資源,鞏固與玻利維亞政府在1月份建立的合作關系。該協議將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與擁有全球最大鋰資源的玻利維亞鹽湖項目緊密聯系起來。在上周日與寧德時代高管會面后,玻利維亞總統盧喬·阿爾塞(Luis Arce) 證實了建設兩座鋰礦廠的承諾,用于從烏尤尼(Uyuni)和奧魯羅 (Oruro) 鹽湖提取鋰礦。盧喬·阿爾塞在推特上表示,“與寧德時代投資委員會首席執行官伯頓·羅伊(俞波)會面,確認了14億美元的投資“,“作為合作伙伴,我們將評估到2028年增加投資的可能性”。
2023年6月17日,贛鋒鋰業(002460)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與澳礦企PMI之前簽訂的代加工合同提前終止。據悉,贛鋒鋰業將不再將由后者提供的鋰輝石加工成雙方約定的鋰化合物產品并代為銷售。這份突然終止的代加工合同主要是因為PMI方面的觀點。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當前碳酸鋰等鋰鹽的價格已經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將鋰輝石原礦委托加工成鋰化合物再銷售并不如直接出售原礦劃算。
INSG:4月份世界鎳過剩2.05萬噸
據Mining.com網站援引路透社報道,來自里斯本的國際鎳研究小組(INSG,International Nickel Study Group)數據顯示,4月份,世界鎳市場過剩20500噸,而去年同期為短缺2600噸。
INSG稱,4月份過剩量較3月份的5900噸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