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質碳酸鈣具有原料來源廣泛、產品白度高、吸油值低、適用性強、無毒無害、價格低廉等優點。主要應用于塑料、橡膠、膠粘劑、人造大理石等高聚物基復合材料,可節約樹脂并提高復合材料的性能;在造紙中可節約紙漿,提高紙張的不透明性和吸墨性;在涂料和油墨中可降低成本,改善白度、遮蓋性、耐候性和流變性等方面。
總的來說,重質碳酸鈣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礦物材料,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和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特點。
碳酸鈣產品的主要特點
盡管重質碳酸鈣的主要化學成分與輕質碳酸鈣相同,但是它具有更高的堆積密度(g/cm³)、更小的沉降體積(ml/g)、更小的比表面積(m²/g)和更小的吸油值(ml/g)。此外,重質碳酸鈣的團聚度較輕質碳酸鈣小(輕質碳酸鈣的初級粒子粒度小,團聚度大)。水溶液pH值方面,輕質碳酸鈣為9-10,而重質碳酸鈣為8-9。在粉碎加工過程中,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顆粒形狀,但不能像輕質碳酸鈣那樣通過碳化過程調控顆粒晶形,生產不同晶形的產品。
我國典型的重質碳酸鈣礦物原料礦床的礦石類型和特征
由于上述性質上的差異,重質碳酸鈣和輕質碳酸鈣在應用性能上各有其特點。在相同填充量下,重質碳酸鈣填充材料的體積較小,密度較大;由于比表面積和吸油值較小,與樹脂混合較容易。然而,不同原料的雜質種類和含量不同,會對制品的色澤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輕質碳酸鈣由于沉降體積大或堆積密度小,同樣填充量下可以增加制品的體積;原級粒度小,填充材料的力學性能較好。然而,由于比表面積和吸油值大,與樹脂混合時會產生較大的阻力,導致加工性能較差。
主要的理化指標對應用性能產生影響
重質碳酸鈣的化學成分包括碳酸鈣含量、鹽酸不溶物、鐵、錳、重金屬含量等,對產品的白度、磨耗值、填充材料色澤、化學穩定性以及在牙膏和食品中的安全性有影響。粒度大小及分布會影響產品的白度、亮度、磨耗值、堆積密度、填充材料力學性能等。
降體積或堆積密度會影響填充材料的密度,白度會影響制品的色澤和亮度。吸油值會影響重質碳酸鈣在填充材料或制品中的分散性和填充樹脂體系的加工性能。水分含量會影響填充材料或制品的表觀性質,而表面活性或活化度會影響重質碳酸鈣在樹脂中的分散性及與高聚物基料的相容性。比表面積會影響重質碳酸鈣的吸油值和在應用體系中的分散性,而pH值則是影響填充材料或制品化學穩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碳酸鈣重質行業
中國是世界碳酸鈣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截至2022年底,碳酸鈣行業生產規模7000萬t/a,其中重質碳酸鈣5700萬t/a,輕質碳酸鈣1150萬t/a,納米碳酸鈣150萬t/a。2016~2022年,重質碳酸鈣產量由2016年的2000萬t增加到2022年5700萬t,年復合增長率約19%。
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重質碳酸鈣生產企業700余家,企業遍布廣西、廣東、四川、浙江、河南等省(區),當前,國內已形成廣西賀州、廣西來賓、廣東連州、安徽池州、浙江建德、河南南召、江西永豐、四川雅安、湖南臨武等多個大型生產基地,大型產業集聚區產能占總產能70%以上。近五年,各地紛紛興建碳酸鈣產業園并擴大產能,且產能逐步向有實力大企業靠攏,呈現大型化、集聚化的態勢。
同時,在當前重視能耗指標和力爭實現“碳減排碳中和”目標的政策引導下,發展重質碳酸鈣產業已是很多具有碳酸鈣資源地區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低碳的生產工藝、量大面廣的市場需求、就業人口的有效拉動,吸引著地方政府和企業格外重視重質碳酸鈣產業,力爭實現地區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中國重質碳酸鈣消費結構
當前,中國重質碳酸鈣被廣泛應用于膩子粉、塑料、造紙、涂料、人造崗石、膠黏劑與密封膠等諸多領域,消費結構中膩子粉、造紙、塑料、涂料、人造崗石等五個領域占重質碳酸鈣消費總量的90%以上。重質碳酸鈣產業位于工業產業鏈中上游,近年來受益于涂料油漆、塑料制品、造紙制品等下游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重質碳酸鈣的消費量和應用領域都在不斷增加和拓展。
重質碳酸鈣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建議
加強整合重質碳酸鈣資源,實現智能化綠色開采。掌握礦山的真實儲量、品種、品位以及礦體內部結構,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實現資源分級利用、優質優用和循環利用。礦山通過應用先進技術,實施升級改造,提高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優化重質碳酸鈣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專業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質碳酸鈣產品體系。上下游之間、同類企業之間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協作關系,形成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增強產業配套能力。
而名德光電運用礦石色選機或人工智能分選機,為重質碳酸鈣礦的拋雜分選、白度提升、尾礦分選再利用等方面提供解決方案。